被索贿的例外处理
1. 受贿型贿赂类犯罪中的索贿
对于受贿型贿赂类犯罪,索贿是一种从重或者加重处罚的情节。具体表现如下:
-
从重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多次索贿的还将降低入刑的数额标准。例如,一般情况下受贿3万元的才立案,但多次索贿数额达到1万元的即可追诉。
-
法律依据: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索贿是受贿型贿赂类犯罪中的加重情节。
2. 行贿型贿赂类犯罪中的被索贿
对于行贿型贿赂类犯罪,如果存在被索贿的情节,则存在出罪的可能性。具体表现如下:
-
出罪情形:如果行为人因被勒索给予财物,且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构成行贿罪。
-
法律依据:这一规定虽然只规定在《刑法》第389条第3款行贿罪中,但其立法精神也适用于其他行贿型贿赂类犯罪。
3. 例外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被勒索给予财物的都不按行贿处理。如果行为人虽因被勒索给予财物,但不正当利益最终也实现或者获取了,则仍构成行贿。具体表现如下:
-
不构成行贿:行为人因被勒索给予财物,且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构成行贿罪。
-
构成行贿:行为人虽因被勒索给予财物,但不正当利益最终实现或获取的,仍构成行贿罪。
辩护策略
在处理涉及被索贿的案件时,辩护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
审查索贿情节:
-
仔细审查是否存在索贿情节,审查索贿的具体情况,包括索贿的次数、金额等。
-
如果存在索贿情节,且行为人多次索贿,应主张从重处罚。
-
-
审查被索贿情节:
-
仔细审查行为人是否因被勒索给予财物,审查行为人是否实际获得了不正当利益。
-
如果行为人因被勒索给予财物,且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可以主张不构成行贿罪。
-
-
审查证据:
-
审查证据是否充分证明索贿或被索贿的具体情况,必要时申请重新鉴定或补充证据。
-
-
适用法律和司法解释:
-
结合《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详细分析行为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受贿罪或行贿罪的构成要件。
-
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某企业负责人A因被某国家工作人员B索贿,给予B财物10万元。A并未因此获得不正当利益。
-
分析:根据《刑法》第389条第3款的规定,A因被勒索给予财物,且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不构成行贿罪。
-
辩护策略:辩护人应审查A是否因被勒索给予财物,审查A是否实际获得了不正当利益。审查证据是否充分证明A的行为性质,必要时申请重新鉴定或补充证据。
通过以上分析和辩护策略,辩护人可以更有效地为行为人争取有利的判决结果。
文章源自法随行北京石景山律师网|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181.html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