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年龄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行为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才能承担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已满16周岁为完全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为限制刑事责任年龄,只有实施刑法特别规定的部分犯罪(如毒品犯罪中的贩卖毒品罪)才需承担刑事责任,《刑法》第17条对此有明确规定。除贩卖毒品罪以外的其他毒品类犯罪,行为人需满16周岁才负刑责。因此,主体年龄的审查直接影响行为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是辩护的重要切入点。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271.html
此外,刑法还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则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刑法对死刑适用亦有年龄限制: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亦原则上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可见,主体年龄的审查不仅关系到定罪,也关系到量刑及死刑适用。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271.html
综上,主体年龄的审查是毒品类犯罪及其他犯罪的重要辩点,辩护人应重点审查行为人的年龄,并善用该辩点。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271.html
-
年龄的界定
(1)未成年人犯罪以犯罪时的年龄为准,老年人犯罪以审判时的年龄为准。
例一:李某因涉嫌贩卖毒品被抓获时已满14周岁,但若查明其参与贩卖毒品时未满14周岁,则不负刑责。
例二:张某因容留他人吸毒被刑拘时74周岁,待审判时已75周岁,可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因此,以年龄为辩护切入点,需先明确时间节点。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271.html
(2)年龄以“周岁”为标准。刑法均以公历的“周岁”计算:自生日次日起算。部分地区(尤其农村)习惯以“虚岁”或农历登记户口、身份证,可能导致出生日期与刑法规定不符。因此,对处于年龄临界点的行为人,辩护人应重点核查司法机关认定年龄的证据,不能仅凭出生证、户口簿或身份证,而应核实其真实的公历出生年月日。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271.html
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271.html 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271.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