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的界定与辩护要点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单位犯罪的认定和处理有其特定的法律规定和实践要求。以下是单位犯罪的界定标准和辩护要点:
1. 单位犯罪的界定
(1)主体要求
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对于一人公司,即仅有一个股东持有公司全部出资的有限公司,是否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存在一些争议。根据《公司法》的修改,一人公司原则上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但需满足以下条件:
-
依法成立:一人公司必须是严格依照《公司法》成立的,经过工商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
-
财产独立:公司财产和股东财产能够分离。如果一人公司的公司财产不能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在实践中可能按照自然人犯罪处理。
(2)行为要求
单位犯罪的行为必须是实施了本章规定的犯罪行为,但抗税行为除外。对于单位决策实施抗税行为的,虽然不能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但仍然要对在单位中组织、策划、实施抗税行为的人追究刑事责任。
(3)特征要点
单位犯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
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行为必须是以单位的名义实施的。
-
为了单位利益:犯罪行为必须是为了单位的利益。
-
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犯罪行为的违法所得必须归单位所有。
如果缺失其中任何一个条件,辩护人可以提出不能构成单位犯罪的辩护意见。例如,虽然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但违法所得归犯罪者个人所有的,不构成单位犯罪。
2. 单位犯罪的处罚
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并按照相关规定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需要注意的是,单位犯罪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的刑罚与自然人犯罪判处的刑罚通常相同,但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差异。例如:
-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单位犯罪中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不再判处财产刑,而自然人犯罪则要并处财产刑。
3. 辩护要点
在处理单位犯罪案件时,辩护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
审查主体资格:
-
仔细审查单位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规定,是否具有法人资格。
-
审查单位财产是否独立于股东个人财产。
-
-
审查行为性质:
-
仔细审查犯罪行为是否以单位名义实施,是否为了单位利益,违法所得是否归单位所有。
-
如果行为不符合单位犯罪的特征要点,可以提出不构成单位犯罪的辩护意见。
-
-
审查证据:
-
审查证据是否充分证明单位犯罪的主体、行为和特征要点,必要时申请重新鉴定或补充证据。
-
-
适用法律和司法解释:
-
结合《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详细分析行为是否符合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
-
-
提出辩护意见:
-
如果行为不符合单位犯罪的特征要点,主张不构成单位犯罪。
-
如果行为构成单位犯罪,主张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从轻处罚。
-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