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中,当事人有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区分以下情况处理: (1)当事人在书面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发生纠纷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的,应当如何处理?
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仲裁协议的,应当选择仲裁的方式解决双方之间的纠纷。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当事人在首次开庭前可以提交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
哪些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人民法院受理以下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 (1)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权益权属、侵权、合同纠纷案件; (2)申请诉前停止侵犯著作权、与著作权有关权益行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证据保全案件; (3)其他著作...
哪些商标纠纷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人民法院受理以下商标案件: (1)不服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复审决定或者裁定的行政案件; (2)不服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有关商标的其他行政行为的案件; (3)商标权权属纠纷案件; (4)侵害商标专用权纠...
哪些专利纠纷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人民法院受理以下专利纠纷案件: (1)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案件; (2)专利权权属纠纷案件; (3)专利合同纠纷案件; (4)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 (5)假冒他人专利纠纷案件; (6)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
人民法院的审判组织由哪些人员组成?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合议庭或者法官一人独任审理。合议庭由法官组成,或者由法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成员为三人以上单数。合议庭由一名法官担任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院长或者庭长参加案件审理时,由自己担任...
哪些人员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
《人民陪审员法》规定,公民有依法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权利和义务。 依据法律规定,不能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情形包括两大类: 一是因职业原因不能担任。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
人民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是否享有与审判员同等的权利义务?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最直接的形式,人民陪审员依法享有参加审判活动、独立发表意见、获得履职保障等权利。人民陪审员参加三人合议庭审判案件,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
民事诉讼中,合议庭人员确定后,是否需要告知当事人?
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立案后,案件交由审判员独任审理、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审判员、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合议庭人员确定后,为了便于当事人充分、有效行使申请回避的权利,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
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什么?
民事诉讼案件中的回避是指审判人员存在法定回避情形的,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者诉讼活动,而更换其他审判人员的审判制度。回避包括任职回避和诉讼回避制度。任职回避主要是对法官执业权利的一种限制,是基于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