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逃税罪案件中,逃税数额及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是认定犯罪成立的关键要素。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和法律规定,辩护人需要准确理解和计算这些数据,以确定是否构成逃税罪以及犯罪的严重程度。以下是关于如何认定逃税罪中的逃税数额及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的详细分析和辩护要点:
一、逃税数额的认定
-
定义
-
逃税数额是指在确定的纳税期间,不缴或者少缴各税种税款的总额。
-
-
计算方法
-
纳税年度计算:如果按纳税年度确定纳税期,逃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是指一个纳税年度中的各税种逃税总额与该纳税年度应纳税总额的比例。
-
非纳税年度计算:不按纳税年度确定纳税期的其他纳税人,逃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按照行为人最后一次逃税行为发生之日前一年中各税种逃税总额与该年纳税总额的比例确定。
-
纳税义务存续期间不足一个纳税年度:纳税义务存续期间不足一个纳税年度的,逃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按照各税种逃税总额与实际发生纳税义务期间应当缴纳税款总额的比例确定。
-
-
累计计算
-
逃税行为跨越若干个纳税年度的,只要其中一个纳税年度的逃税数额及百分比达到《刑法》第201条规定的标准,即构成逃税罪。各纳税年度的逃税数额应当累计计算,逃税百分比应当按照最高的百分比确定。
-
二、应纳税额的认定
-
定义
-
应纳税额是指某一法定纳税期限或者税务机关依法核定的纳税期间内应纳税额的总和。
-
-
计算方法
-
逃税行为涉及两个以上税种的,只要其中一个税种的逃税数额、比例达到法定标准的,即构成逃税罪。其他税种的逃税数额应当累计计算。
-
三、辩护要点
-
审查逃税数额
-
实际纳税情况:审查纳税人在确定的纳税期间的实际纳税情况,包括已缴税款和未缴税款。
-
逃税行为的认定:审查是否存在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是否符合逃税的定义。
-
计算准确性:审查逃税数额的计算是否准确,是否考虑了所有相关税种和纳税期间。
-
-
审查应纳税额
-
法定纳税期限:审查应纳税额是否在法定纳税期限或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间内计算。
-
税种完整性:审查应纳税额是否包括了所有相关税种,尤其是涉及多个税种的情况。
-
-
审查比例计算
-
比例准确性:审查逃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计算是否准确,是否符合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
-
纳税年度的适用:审查是否正确适用了纳税年度或非纳税年度的计算方法。
-
-
审查行为后果
-
社会危害性:审查逃税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如果逃税数额较小,且未造成严重后果,辩护人可以提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辩护意见。
-
主动补缴:审查行为人是否在税务机关发现前主动补缴税款。如果行为人主动补缴,辩护人可以提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辩护意见。
-
四、具体辩护策略
-
证据收集与梳理
-
收集纳税记录:收集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税务机关的纳税通知书、银行缴税凭证等,证明纳税人的实际纳税情况。
-
收集税务机关的核定记录:收集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应纳税额的核定记录,证明应纳税额的计算依据。
-
收集行为后果证据:收集行为人主动补缴税款的记录、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等,证明行为后果的严重性。
-
-
与司法机关沟通
-
与侦查机关、公诉机关沟通:在案件的不同阶段,及时与侦查机关、公诉机关沟通,提交书面意见,要求对逃税数额和应纳税额进行重新审查。
-
与审判机关沟通:在审判阶段,向法院提交书面辩护意见,请求对逃税数额和应纳税额进行重新认定,同时强调其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
-
庭审辩护重点
-
质疑逃税数额:在庭审中,重点质疑逃税数额的计算是否准确,是否存在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
质疑应纳税额:质疑应纳税额的计算是否准确,是否包括了所有相关税种。
-
质疑比例计算:质疑逃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比计算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司法解释的规定。
-
质疑行为后果:质疑逃税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说明行为后果是否严重。
-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逃税数额未达到法定标准
-
案情:某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少缴税款,但逃税数额未达到法定标准。
-
辩护要点:
-
收集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税务机关的纳税通知书等,证明纳税人的实际纳税情况。
-
提供税务机关的核定记录,证明应纳税额的计算依据。
-
提出逃税数额未达到法定标准,不构成逃税罪的辩护意见。
-
案例二:逃税行为跨越多个纳税年度
-
案情:某纳税人的逃税行为跨越多个纳税年度,其中一个纳税年度的逃税数额及百分比达到法定标准。
-
辩护要点:
-
收集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税务机关的纳税通知书等,证明纳税人的实际纳税情况。
-
提供税务机关的核定记录,证明应纳税额的计算依据。
-
提出逃税行为跨越多个纳税年度,但各纳税年度的逃税数额应当累计计算,逃税百分比应当按照最高的百分比确定的辩护意见。
-
六、总结
在逃税罪案件中,辩护人需要综合审查逃税数额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确保其符合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通过审查案件事实和证据,提出针对性的辩护意见,争取对当事人更有利的处理结果。
文章源自法随行北京石景山律师网-https://www.fasuixing.com/10227.html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