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与当事人有合法劳动人事关系的职工,可以当事人工作人员的名义作为诉讼代理人。 以当事人的工作人员身份参加诉讼活动,应当提交以下证据之一加以证明: (1)缴纳社会保险记录凭证; (2)领取工资...
行政诉讼中,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作为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的, 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行政诉讼中,有关社会团体推荐公民担任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是社会团体属于依法登记设立或者依法免予登记设立的非营利性法人组织; 二是被代理人属于该社会团体的成员,或者当事人一方住所...
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享有哪些权利?
行政诉讼中,代理诉讼的律师,有权按照规定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有权向有关组织和公民调查,收集与本案有关的证据。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材料,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保密。当事人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有...
行政诉讼中,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如何参与诉讼?
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如未成年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行政诉讼中,哪些可以作为证据?
证据须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行政诉讼中,证据包括以下种类: 一是书证,主要指以文字、符号所记录或者表达的思想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的文书,如罚款单据、财产没收单据等。 二是物证,主...
行政诉讼中,被告负有哪些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对特定的事实提供相关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若不能提供证据,将在诉讼中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甚至可能败诉。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是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也...
行政诉讼中,对被告收集证据有哪些限制性规定?
与民事诉讼不同,行政诉讼对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收集证据作了严格限定。行政机关应当“先取证,后裁决”,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只能以其在作出行政行为时收集的证据作为证明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行政行为一旦送达生效,...
行政诉讼中,被告能否申请延期提供证据?
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可以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申请延期提供证据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以书面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准许延期提供的,被告...
行政诉讼中,原告能否提供证据?应当在何时提供?
行政诉讼中,原告可以提供证据证明行政行为违法。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原告或者第三人提供证据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交换证据清单之日提供。原告因正当事由申请延期提供...
在起诉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诉讼中,原告应当提供哪些证据? 有哪些例外情形?
在行政诉讼中,一般而言,是被告对其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但在特定情况下,原告也应当提供相应证据。对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只有在行政相对人申请的条件下才能作出,如果没有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