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除法定情形外,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证人因履行出庭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
行政诉讼中,能否进行证据保全?
诉讼证据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对于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根据诉讼参加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采取的调查收集和固定保护等措施。行政诉讼中,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既可以由诉...
行政诉讼提起前,利害关系人能否申请诉前保全?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行政诉讼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申请诉前保全应当提供...
利害关系人申请诉前保全被裁定准许后,应当在何时提起行政诉讼? 不提起的,有什么后果?
申请人应当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三十日内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不依法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请求保全的范围有哪些?申请保 全错误的,应当如何处理?
行政诉讼中,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保全的,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如果财产已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人民法院保全财产后,应当立即通知被保全人。对于涉及财产的案件,被申请...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复议,应当何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我国实行一级复议制度。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影响。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当事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应当在何时提起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不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要注意把握起诉期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应当在何 时提起?
不履行法定职责,是指负有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在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后,拒绝履行、拖延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法定职责,从而使得相对人权益得不到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
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起诉权是法律赋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原告属于符合《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是有明确的被告;三是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
行政诉讼中,如何认定“有明确的被告”?
行政诉讼中,原告提供被告的名称等信息足以使被告与其他行政机关相区别的,可以认定为有明确的被告。起诉状列写被告信息不足以认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补正;原告补正后仍不能确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