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归还
在挪用类犯罪中,是否归还挪用的款项或资金,以及归还的时间点,对犯罪的成立、量刑以及处罚的轻重有着重要影响。以下是具体情形的分析:
1. 挪用公款或资金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
-
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在3个月以内归还的,则不构成犯罪。
-
法律依据:根据《刑法》第272条和第384条,挪用公款或资金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或挪用资金罪。
-
辩护策略:辩护人应强调行为人在3个月内归还了款项,从而主张不构成犯罪。
2. 挪用资金罪的退还情形
-
从轻或减轻处罚:如果行为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法律依据:《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了这一条款,辩护人应充分利用该条款。
-
辩护策略:辩护人应说服行为人在被提起公诉前退还挪用的资金,以获得法定的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的情节。
3.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超过3个月但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
-
从轻或免除处罚:如果行为人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
法律依据:根据《刑法》第384条,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
辩护策略:辩护人应强调行为人在案发前归还了全部本金,从而争取从轻或免除处罚。
4. 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案发前部分或全部归还本息
-
从轻或免除处罚:如果行为人在案发前部分或全部归还本息,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
法律依据:根据《刑法》第384条,挪用公款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案发前部分或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
辩护策略:辩护人应强调行为人在案发前归还了部分或全部本息,从而争取从轻或免除处罚。
5. 挪用公款情节严重,数额巨大且不退还
-
量刑影响:如果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且不退还,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法律依据:根据《刑法》第384条,挪用公款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数额巨大且不退还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辩护策略:辩护人应强调行为人有退还的意愿或行为,从而争取适用较轻的量刑幅度。
6. 挪用公款不退还的数额影响情节认定
-
情节严重认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活动型的挪用公款行为,不退还数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营利活动和超期未还型的挪用公款行为,不退还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
-
法律依据:《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
辩护策略:辩护人应强调行为人退还的数额,从而争取不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具体案例分析
-
案例一:某公司员工挪用公司资金100万元,用于个人投资,超过3个月未还,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此情形应认定为挪用资金罪,但可以从轻或免除处罚。
-
案例二:某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50万元,用于个人营利活动,案发前部分归还本息。此情形应认定为挪用公款罪,但可以从轻处罚。
通过以上分析和辩护策略,辩护人可以更有效地为行为人争取有利的判决结果。
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158.html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