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客观方面特征

客观方面特征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行为,且该行为有引起甲类传染病以及依法确定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传播或者传播严重危险的社会危害。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782.html

  1. 行为人实施了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行为

有观点认为,对 “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 应作广义理解,不仅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还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等有关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文认为,该规定中的 “传染病防治法” 应做狭义理解,即《传染病防治法》这部法律。主要理由如下: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782.html

(1)刑法条文明确表述为 “传染病防治法”。从刑法的立法技术和惯例来看,如果表述为广义的法律法规,一般表述为 “法规”“有关规定” 等,比如第 133 条关于交通肇事罪条文表述为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第 134 条关于重大责任事故罪表述为 “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第 139 条关于消防责任事故罪表述为 “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第 332 条关于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表述为 “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782.html

(2)刑法条文规定的五种情形,在《传染病防治法》中均已明确为违法行为,并明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无须再引用其他法律法规来认定行为人的违法性。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782.html

(3)《传染病防治法》本身规定对有些行为是否违法的判定,需要依据其他法律、法规、标准,依据这些法律、法规、标准仍然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782.html

(4)严格对 “传染病防治法” 做狭义理解,有利于减少 “违法行为” 认定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782.html

针对刑法列举的五种情形,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客观方面分别予以分析,具体如下: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782.html

(1)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这里的 “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主要包括《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中规定的卫生标准。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饮用水的细菌学、化学、毒理学指标和感官性状指标等都作了具体规定,是必须执行的强制性卫生标准。《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也对农村局部用水作了相应的规定。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782.html

(2)拒绝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的。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 78 条的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 “从事疾病预防控制活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与上述机构业务活动相同的单位”。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782.html

(3)准许或者纵容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这里的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是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符合传染病诊断标准的人。这里的病原携带者,是指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文章源自法随行法随行-https://www.fasuixing.com/10782.html

(4)出售、运输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未进行消毒处理的。关键在于疫区的界定。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 78 条的规定,该法中的疫区,“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该法第 43 条规定,“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

(5)拒绝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要求拒绝的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提出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比如拒不执行隔离措施,瞒报谎报病情、旅行史、居住史、接触史、行踪轨迹,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与多人密切接触。

  1. 该行为有引起甲类传染病以及依法确定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传播或者传播严重危险的社会危害

目前,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包括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公布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传播,是指病原体从已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的全部过程。但实际上认定行为与传播之间的因果关系较为困难,主要是基于传播源的确定较为困难。一是由于个人体质的不同,发病早的未必就是先感染者,发病晚的未必是被感染者;二是病毒在传染过程中会产生变异等情形,会影响被传染者和传染者、传染源之间关系的认定;三是部分传染病存在环境、动物和人群交叉感染的情形。

传播严重危险,指行为尚未引起实际传播,但根据行为时的具体情况,根据一般人的常识判断,有引起不特定多数人感染上传染病的较大可能。判断有无严重危险,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根据行为当时的情况,而不是诉讼时的情况;二是应根据一般人的认识水平判断,而不是以行为人的认知水平为标准。但也有学者提出,“对这一问题的判定,应当组织由有关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来作出科学的鉴定结论,以免司法人员单凭主观臆断来判决行为人有罪”。实践中,造成不特定多人被隔离观察,或者部分区域被封闭的,应当认定为传播严重危险。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
我的微信
微信扫一扫
法律咨询
 
  • 声明:本站是非经营性网站,网站资源部分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fasuixing.com/1078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