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 普通型渎职类犯罪的主体 普通型渎职类犯罪的主体没有被限制在特定领域,只要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有可能构成该类犯罪。但司法型和特定型渎职类犯罪的主体则有特定领域的限制,不具备特...
- 刑法实务
- 刑法罪名
- 刑法实务观点
- 刑事辩护
- 量刑指导意见
- 刑事重罪办案指引
- 有组织犯罪办案指引
- 环境卫生犯罪办案指引
渎职类犯罪中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界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扩展 1. 立法解释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除了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外,还有以下三类主体可以构成渎职罪的主体...
国家工作人员与家属共同受贿的责任区分
国家工作人员与家属共同受贿的责任区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向国家工作人员代为转达请托事项,收受请托人财物并告知该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国家...
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的责任区分
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的责任区分 在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受贿的案件中,责任的区分需要根据双方是否事先通谋以及各自利用职务便利的具体情形来确定。 1. 事先通谋的处理 国家工作...
国家工作人员之间共同受贿的责任区分
国家工作人员之间共同受贿的责任区分 在国家工作人员相互勾结的共同受贿中,各行为人一般均构成受贿罪,但不能简单认定所有参与人均是实行犯,从而认定均为主犯。在共同受贿犯罪中,需要仔细区分主犯、从犯与胁从犯...
介绍贿赂罪与受贿罪共同犯罪的区分
介绍贿赂罪与受贿罪共同犯罪的区分 在实践中,介绍贿赂人在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进行沟通和撮合,不论是对行贿还是受贿都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因此与行贿罪和受贿罪共同犯罪中的帮助犯在行为上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当...
行贿型贿赂类犯罪财产刑的应用
财产刑的运用 1. 行贿型贿赂类犯罪的财产刑 在《刑法修正案(九)》实施之前,行贿型贿赂类犯罪中,只有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数额巨大)、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数额巨大)、行贿罪(情...
行贿型贿赂类犯罪影响量刑的情节
影响量刑的情节 在行贿型贿赂类犯罪中,量刑情节的轻重至关重要。虽然各个档位的量刑都有数额上的标准,但如果具备法定的情节,数额标准可以从宽把握,有的档位的量刑标准甚至可以降到50%。因此,辩护人在代理行...
行贿型贿赂类犯罪中给予财物的行为方式
给予财物的行为方式 行贿与受贿是对向犯,实践中受贿的形式多种多样,行贿的方式自然也是多种多样。以下是主要的行贿方式及其法律认定: 1. 直接给予钱物进行行贿 方式:直接给予现金、礼品或其他有形财物。 ...
行贿型贿赂类犯罪中被索贿的例外处理
被索贿的例外处理 1. 受贿型贿赂类犯罪中的索贿 对于受贿型贿赂类犯罪,索贿是一种从重或者加重处罚的情节。具体表现如下: 从重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多次索贿的还将降低入刑的数额标准。例如,一般情况下受...